海南师范大学“物理学”学科2018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24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入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B类。
学科现设有光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4个二级学科。
“光学”二级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新结构固体激光器及其应用等。首次提出分段、多环集成近中红外波段半导体激光芯片结构设计;研制出微纳卫星用激光通信系统、人眼安全半导体激光雷达、228.5nm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星载半导体激光指示器等。本方向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2人(含正高级5人),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面上项目2项)、其它省部级项目20余项,项目总经费超过2800万元。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1项。
“理论物理”二级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物理与量子科技中的基础与前沿问题。在量子拉比模型中的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缺陷光晶格以及均匀原子系统中实现非互易光传播的调控、里德堡原子中激发和关联的相干操控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本方向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4人(含正高级7人),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其它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PRA,OE等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获海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2年)和三等奖各1项(2020年)。
“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的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包括碳基、硅基、新型陶瓷、石墨烯及其二维复合材料、纳米阵列和功能器件的制备及其发光、磁性、输运特性及软无序玻璃体材料的演化等基础与应用研究。本方向高级职称11人(含正高级8人),近5年共承担国家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1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5篇,其中Top篇,专利10项,部分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本学科方向的设立可为海南省能源、海洋等产业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无线电物理”二级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低纬度激光雷达科学观测及无线电超宽带通信技术、雷达接收端技术优化、激光与大气相互作用、海洋通信技术研究。在低纬重力波及波谱探测,底层与高层大气耦合,海洋信息传输与感知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国家大科学工程“子午工程”2021、2022年度十大优秀成果,国家自动化学会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级职称14人(正高6人),近五年承担国家项目6项,省级重点重大项目3项,具有明显优势性地域性学科特色。
本学科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海南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海南省杰出人才、海南省领军人才、海南省“百人”专项人才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人才,拥有海南省激光技术与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激光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半导体激光海南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王占国院士团队创新中心、王立军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姜会林院士团队创新中心等多个学科支撑平台。近年来,依托学科人才、团队及平台的优势力量,本学科不断深化前沿性和前瞻性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海南省军民融合项目等多项高层次科研项目,年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